01

罗莎琳·杜蕾克《巴赫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

美国钢琴名家罗莎琳·图蕾克是二十世纪公认的巴赫权威演奏者,有着“巴赫最高的钢琴女祭司”、“巴赫音乐女神“的称号。她的一生,一直致力于巴赫音乐的研究,就连向来特立独行、以演绎巴赫作品出名的古尔德(GleenGould)也在访谈中承认,杜蕾克对他在巴赫音乐的演奏与诠释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他发现图蕾克在巴赫音乐上早已做过与他相同的尝试,他也衷心钦慕于杜蕾克在巴赫键盘音乐上独到的诠释。在巴赫的音乐作品中,《平均律》与《哥德堡变奏曲》这两首大家一定不陌生。年,17岁的图蕾克成功以巴赫《平均律》中十六首前奏曲与赋格获得茱丽亚音乐院的入学甄试,而后,又学习完平均律所有乐章。十八岁时,仅用了五个星期的时间内练好《哥德堡变奏曲》所有乐章,并且能够背谱演出,这样惊人的速度实则让人感到惊喜。年,年仅二十二岁的图蕾克就已经可以演奏《十二平均律》全集、《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组曲》、《意大利协奏曲》与巴赫其它五花八门的作品。她在纽约市政厅连续演奏六场巴赫作品独奏会,这个传奇故事至今仍然不断流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曾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旧约》,是钢琴文献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树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肖邦曾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长久以来,巴赫的《平均律》几乎成为了所有钢琴专家和习琴者们心中用于检验钢琴演奏技艺的“试金石”,许多成名或半成名的钢琴家都会将其列入到自己的录音曲目单中,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音乐造诣。但是这首曲集深具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内涵,因而,这么久以来,能被后人所喜欢和推崇的“必听”版本,却寥寥无几。《哥德堡变奏曲》则堪称是钢琴曲中的“珠峰”。作为古典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的,也最伟大的变奏曲,《哥德堡变奏曲》长达32段,由1首咏叹调主题、30个变奏和主题重现组成。它对演奏家的技巧和悟性都有着巨大考验,历来几乎每个钢琴家都将演奏这部作品作为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在现在,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人们应该多数听的都是古德尔所演绎的版本,但是,罗莎琳·杜蕾克也很值得深爱巴赫作品的乐迷们去赏析,深究。这套图蕾克演奏的6张套装,共收录她两份巴赫录音,CD1~CD4是-53年在纽约为美国DECCA所录下的平均律全辑,虽然时间距今超过60年,但是声音效果丝毫不显陈旧,音乐中洋溢丰富情感,是极具个人魅力的演奏。CD5-6是她最受各界推崇的曲目《哥德堡变奏曲》,图蕾克毕生共留有六次之多的哥德堡录音,其中有五次她是以钢琴演奏,一次使用大键琴。这份83岁时的录音,是她生涯最晚年的一次,打从一开始的主题出现后,图蕾克便以令人惊叹的深刻情感紧紧揪住听者的心,速度极缓慢地将作品的细节如解剖刀般清楚呈现却又如此美丽,不疾不徐地带我们走入巴赫所精心布置的音乐建筑当中。

乐迷评价

1.图蕾克可能是钢琴家中录制《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演奏它时间最长的一个(长达60多年)。图蕾克在晚年渐渐进入了更平静、更深邃的升华境界。每个音符、每个变奏都被她处理得异常清晰、端庄。由于她严格遵守巴赫的反复记号(很多钢琴家省略了反复部分),所以演奏时间也比绝大多数版本长(达91分钟)。在敏感的指触、纯正的风格感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演奏家是位84岁的老人。”2.如果古德尔81版的《哥德堡变奏曲》是为每一个变奏找到了合理的诠释,那么图蕾克则让全曲的每一个声部都有它自在的意义。3.图蕾克的平均律,无论是触键还是节奏都是那样流畅和自然,而又深富情感。记得第一次听的时候,内心有难以抑制的感动。4.永远深刻、经典隽永的巴赫,在杜蕾克演奏的巴赫作品中,就像是来自沉静如海的启蒙,你永远不会听到比这更平静的演奏版本。02《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5首交响曲7首序曲》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年,阿巴多从普列文手上接下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一职,虽说阿巴多是以指挥意大利作品见长,但是其指挥德国作曲家的作品也是如有神韵,就比如这套门德尔松5首交响曲7首序曲,是阿巴多在伦敦交响乐团里任期内最重要,也是乐迷最津津乐道的一套录音。其中,他们热力四射的朝气与魅力,阿巴多对气氛的掌握也是一绝,成就这份充满张力、不可多得的优秀录音。在古典音乐史上,门德尔松被公认为是继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一生涉及的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有交响曲、序曲、钢琴协奏曲、清唱剧、歌剧、室内乐、管风琴等等。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风格温柔、优美恬静、完整严谨、富于诗意幻想、极少矛盾冲突,无一不展现出他安定富足的惬意生活。门德尔松自幼成长于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除了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之外,他还是一名水平颇高的画家,常常在作曲的过程中用绘画来记录当时的生活、环境、人物等等,瓦格纳就曾称他为“风景画家式的作曲家”。虽然他英年早逝(仅39岁),但是其留下的作品迄今为止都深受人们的爱戴。在他创作的序曲中,又以《仲夏夜之梦》序曲为代表,被称为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序曲,也是他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写过两部音乐,一部是17岁时所作的钢琴四手连弹,次年改编为管弦乐曲;另一部则是34岁时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这首序曲,曲调欢乐,动人,充满青春活力,另一首婚礼进行曲也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一段世界名曲了。除此之外,还有《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魅力的梅露西娜》等皆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门德尔松共创作有5首交响曲,其实早在12—14岁期间门德尔松就曾创作过12首交响曲,这首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第13号,也是门德尔松第一首带编号的交响曲,第二部则是赞美诗交响曲。其中又以第三、四首尤为出名。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和第四“意大利”,都是他游历这两个国家后创作的,描绘这两个地方给他的感受——阴郁忧伤的苏格兰和晴朗轻松的意大利。第三交响曲,更是以他淡淡的阴郁之美,每次聆听都深深打动人心;第四交响曲则洋溢着浓浓的意大利民谣气息。第五交响曲是他为纪念宗教改革周年而作的,因而也被称为“宗教改革”交响曲。虽然这首交响曲不算他最杰出的作品,却又是最能表露出他虔诚的信仰(光是从曲目的名称就散发着浓浓的宗教气息了)。在这套录音中,第二“合唱”交响曲中,带有合唱大型合奏的清晰度,同时提供了额外的声音重量感,特别是管风琴踏板音符方面带来的丰富和真实的方式。作为诠释方面,阿巴多在第一器乐乐章以广泛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一种敏锐的喜悦,再次,在末乐章的“合唱”中,阿巴多的速度趋向于更放松的程度并且喜悦感觉的释放是激烈的。其中三位演唱家优美的音色,对歌词和乐句自然感觉,再加上同样优秀的伦敦交响合唱团,特别是在“黑夜已经离去”中的优美合唱更令人惊喜。在第一交响曲中,他坚韧又尖刻,第二乐章更缓慢、简单,在小步舞曲和末乐章中,回到一个强劲、深刻手法,这个演绎十分引人注目;在“宗教改革”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可以发现阿巴多更多的戏剧性情绪,第二乐章“活泼的快板”中乐音也更加清脆明快。两首最为有名的“苏格兰”和“意大利”两首交响曲中,与阿巴多的早期迪卡版有着明显的对比,更加突出,“苏格兰”交响曲在慢板乐章比以往缓慢,“意大利”交响曲比以往的乐章速度更快,虽然这样的不同给伦敦交响带来了一丝演奏的困难,但是他们依旧不负众望,为乐迷呈现了一次精彩的表演,这也成了目前CD上“意大利”交响曲最受欢迎的推荐版本之一。而序曲,它同样是鲜明的和吸引人的演绎,在《仲夏夜之梦》中音乐非常快速、敏捷,《赫布里底斯》中的第一和第二主题有着强烈的对比、层次鲜明且丰富,录音清晰而宽敞。这是阿巴多作为音乐指挥和管弦乐队之间大型的录音项目之一,也是致敬门德尔松丰厚音乐遗产的一份重要礼物。《巴赫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罗莎琳.杜蕾克(欧版6CD)《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5首交响曲7首序曲》阿巴多伦敦交响乐团(欧版4CD)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珍藏

“爱在深秋情浓重阳”

活动最后一天啦!!!

1.满99元立减9元,满元立减20元

2.指定专辑1件五折

3.黑胶唱片1件九折(部分商品不参与)

更多福利尽在享乐商城,等你来GE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dx/1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