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Youcaneithertravelorread,buteitheryourbodyorsoulmustbeontheway.

五天的小长假近在眼前,也许你已经买好车票备好行囊,

也许你因为种种原因,囿于家乡。

这一年多的疫情,让我们的脚步跟不上灵魂的渴望,

但一切会好的,这一天也许就在不远处。

此刻,无论是出门的你,还是不出门的你,

就让阅读,

将心灵妥帖的安放。

十本旅行主题图书推荐给你,小长假也欢迎不出远门的你,来奇点书集看看书,喝喝咖啡,买点心水小物送给自己!

毕竟,是过节嘛不是?

奇点书集五一期间正常营业LonelyPlanet的故事——当我们旅行

作者:(澳)托尼·惠勒/(澳)莫琳·惠勒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原作名:TheLonelyPlanetStory译者:赋格/滕左出版年:-1

托尼在《当我们旅行》中介绍了他们那次无心插柳的洲际旅行——从伦敦跨越亚欧大陆最后到达悉尼,这次旅行以俩人兜里只剩2块7为终结,但却开启了LonelyPlanet的第一本书《便宜走亚洲》。此后LonelyPlanet在各种冒险、疲劳、危机和突发奇想中成长起来。这不只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史,更像是这两位创始人的旅行热情里无意生长出了一株出版界的巨树。在每一次旅行中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故事,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感动。在之前的版本中以托尼的述说为主,而这一版更像是这对夫妻共同完成的谈话节目,因而很多事情都有了不同的视角,也有了补充的细节。书中增加了许多托尼夫妇的新旅行故事和新感想,包括更多在中国的旅行体验、离开LonelyPlanet之后的生活轨迹和旅行故事。文学履途

作者:[美]《纽约时报》主编出版社: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未读副标题:漫游在伟大故事诞生之地原作名:TheNewYorkTimes:Footsteps译者:董帅出版年:-10

纳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国的旅途中写出了《洛丽塔》?

在牛津,刘易斯·卡罗尔如何创作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怎样深层的联系?

博尔赫斯在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留下了哪些痕迹,这座城市又如何塑造了他?

本书是《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集结,收录了38篇与伟大作家有关的旅行地的游记。风格各异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用文字带领我们探寻文学家在自然与城市中留下的“遗产”,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头。

★阅读这本书,了解伟大作家真实动人的另一面。重走纳博科夫在美国横跨几个州、写出了《洛丽塔》的旅行路线,探寻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的奇遇,攀登那座曾经鼓舞了凯鲁亚克的山峰……文学并不高高在上,文学家也并不神秘莫测,他们如同你我。

★阅读这本书,做一名真正的旅行者,不再做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无论是M.F.K.费雪的“终老居”,还是达希尔?哈米特的黑色旧金山,都为旅行地本身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不对外开放的故居,作家生前偏爱的餐馆,追随伟大文学家的生活轨迹,即使是异国他乡,也会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一草一木都有情感,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阅读这本书,逃离日常生活的窠臼,坐在自家的扶手椅里游遍世界。即使没有环游世界的钱和时间,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广阔的天地间,与伟大的灵魂交流。由《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精心计划并实践的文学朝圣路线,让你身在家里,却如同参与其中,说不定某一天你也可以效仿此法,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文学寻踪之旅。

山旅书札

作者:〔英〕伊莎贝拉?博德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品方:99读书人出版年:-11

本书讲述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博德只身前往落基山脉旅行的经历。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连男人也少有去往美国西部的。博德从旧金山东岸搭火车前往位于内华达山脉的加州特拉基;之后,以一身夏威夷骑装,从加州骑行至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并在美丽绝伦、与世隔绝的埃斯特斯公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日,最后在气候恶劣的冬日,骑着精神抖擞的半驯化马“鸟儿”,只身探索这片蛮荒西部。

在这三个多月间,她旅居农庄和采矿营,帮忙清洁、煮食,学会了驾驶马车以及驱赶牛群,还在亡命徒“山中的吉姆”的协助下,攀上标高米的朗斯峰峰顶。

她在写给妹妹的信中道出了这段传奇历险。

一趟惊人的旅行,一部无可比拟的旅行书札。

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勇气享受流浪或旅行的激情,你也许应该读一读伊莎贝拉?博德的故事。

在这些书信中,不管是写夕阳,写山色,写雪落,写草长,都让人心醉。

“如果是那个在山中旅行的英国女子,我们可以给她一匹马,其他人不行。”

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美]保罗·索鲁出版社:后浪丨九州出版社出品方:后浪副标题:搭火车旅行记原作名:RidingtheIronRooster:ByTrainThroughChina译者:陈媛媛

出版年:-12

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

★“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经典之作,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获奖作品

★影响何伟等一代旅行作家的先行者,比《江城》更早的外国人笔下的当代中国

★22条跨越东西南北的火车路线,长达一年的深度之旅,观察中国大地上的千百风貌

★激荡传奇的80年代,在一个个平凡中国人的生活里,捕捉时代的发展轨迹

★冷静剖析,也刻薄吐槽,跟随犀利幽默的毒舌作家,发现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与时代变化

旅行的艺术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出版年:-1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共鸣的心灵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达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重新发现日本

作者:(日)矶达雄/宫泽洋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标题: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原作名:旅行が楽しくなる日本遺産巡礼译者:杨林蔚出版年:-11

深度解读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

数万读者好评,豆瓣8.2分再版上市

★日本知名建筑大咖强强联合,日本建筑人必读《日经建筑》杂志王牌专栏结集,带你大开眼界,重新发现日本。

★精选日本全境60处震撼人心古建筑,遍览奈良、平安、江户、明治时代风华:走进60处最具代表性的宫殿、神社、寺庙、茶室、庭院、公共建筑,带你真正看懂木石写成的史书,体验前所未有的精彩旅行。

★实景探访+海量照片+暖萌手绘,深入浅出解读日本建筑精髓:简洁风趣的文章搭配暖萌手绘及实景照片,既能从整体了解建筑风貌,也能从细节处品味日本建筑匠心,兼顾人文性与趣味性。

★贴心条列交通信息+地图+入园信息+最佳视角与拍摄建议,提供更有效率的行前规划。超值收录建筑用语关键词图解特集、日本建筑年发展史综述特集。

小飞机,欧洲行

作者:毕淑敏著/博集天卷出品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5-1

一架小飞机,一行17人,一个由作家、诗人、建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组成的特别队伍一路西行,和你分享一场脚步轻缓的旅行。生命中没有什么比掌握自己脚步这件事,更让人惬意。这一路没有那些你熟知的喧闹景点,有的只是一些能让你在忙碌的奋斗中变得脚步轻缓、内心温暖的地方,既有文化底蕴很深的场所,比如瑞士歌德大殿、法国国宝女作家科莱特故居、英国查尔斯王子庄园、戴尔比贵族私家花园、利摩日瓷器博物馆、新罗马俱乐部……也有最烟火日常的法国乡间农场和威尔士路边的披萨店。生活是一把刻刀,没有什么百战不殆的方法可以对抗,不过,如果你能披覆自信的铠甲,流淌充沛的热血,起码遍体鳞伤之后,尚可慢慢复原,以期重新强壮。请化繁为简,热爱你本真的样子,友好而仔细地欣赏路边的每朵小花,珍惜每个游戏般的、极小的瞬间……那么生活就不能把你怎样。愿你身心轻安,在苍茫的岁月里坚韧而有趣地活着。到灯塔去,到小岛去

作者:主编:肖小困/摄影师:文俊/

设计:设计工作室(北京)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品方:多喜副标题:在寂静中自在独处出版年:-1-1

在theNorth第一期《到灯塔去,到小岛去,在寂静中自在独处》中你将看到:

?美国摄影师格雷戈里·布达分享他的仙境之旅:

“虽然我独自旅行,但从来没感觉到孤单。事实上,相比于在这些岛屿上,我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更觉得像是局外人。”

?瑞典岛屿作家茱莉·林达尔分享她在岛上的十年生活:

“我如何在一个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的地方住了十年?许多人会用更礼貌的话语问出这个问题。”

?同时陶瓷艺术家托本·洛和苏珊·格莱鲁普·洛分享遥远地方的日常;记者利兹·乌尔里希分享极北之地的岛屿故事……展现多种生活的可能,呈现人们内心的思考。为日常生活带来灵感。启发你的下一段旅行。

★★

6处你未曾到访的远方北欧小岛,一次书本上的逃离:

挪威大陆和北极之间的“斯瓦尔巴岛”,

13世纪的曼哈顿“维斯比”,

位于北大西洋,就在冰岛和苏格兰的中间的法罗群岛

……

此时,世界与你无关。

★★

5种岛屿人生:

作家、陶艺家、大厨……

呈现岛屿上的日常时光、独处时刻和寂静生活,

让我们看到与自己平静相处的美好和自在。

纵身入山海

作者:库索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品方:中信·春潮出版年:-7

●日本五年,行山与寻海的日常。

●靠近日式生活的核心,近距离觉察日本文化的脉络。

●前《新周刊》主笔、《人物》专栏作者、旅日作家——库索作品。

山海间藏有最多的故事:历经战乱后,在奈良山间得到抚慰的入江泰吉,用余下的40年人生回应山川;以逃离之姿重返富良野森林后,国宝级编剧仓本聪创作出万丈光芒;湘南海岸同一间旅馆的同一个房间里,小津安二郎写下《晚春》《麦秋》,是枝裕和交出《步履不停》《小偷家族》,这之间隔着六七十年;还有默默无闻把一生交托给奄美大岛的天才画家田中一村……“看似写的是山海,其实写的是光,是我追寻的光。”

●阅读山海,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探究恒常不变,为不可控的人生拨开迷雾。

我们行山,因为躬身攀爬的过程可以探究曲折、解锁隐秘;我们看海,因为面对毫无保留铺展于眼前的大海时,我们才肯承认自己的虚弱、才有勇气叩问答案。在山里合掌,或在海里祈祷,那些艰难时刻,那些必须面对的生命无常,都被山海一一潜藏,它守住秘密,而你找到出口。

●山教会我:所有的选择都是相连的;海教会我:所有的命运都是起伏的。

透过山海,观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无论相遇还是相离,最值得珍重的只有平淡生活中“一期一会”的瞬间,都是“只有一次的,令人珍重的相会”啊。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山海都值得热爱和感激。因为迄今为止,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我都是从山和海那里学到的。”

太空旅行指南

作者:[美]尼尔·F.科明斯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品方:见识城邦原作名:THETRAVELER’SGUIDETOSPACE:ForOne-WaySettlersandRound-TripTourists译者:宋阳出版年:-4

想不想去太空旅游参观,甚至移民火星?想不想提前领略沿途的风景,避免潜在的风险?那么,跟着天体物理学家科明斯教授,开启一场让人大开眼界的太空之旅吧。

这本书旨在向每一位太空游客展现近未来太空旅行的惊喜和刺激。宇宙的神秘与壮美在你眼前,但可怕的风险也近在咫尺:在另一个世界漫步的快乐音符中掺杂着噪音——太空辐射、无法呼吸的大气和可能的设备故障。但请别害怕,《太空旅行指南》会为你扫除恐惧和担忧。地球轨道空间站、月球、小行星、彗星和火星等旅行目的地召唤着你,太空定居者的“温馨小屋”和旅行者值得体验的“原生态客栈”等你光临。

这是科明斯送给地球人的一本相对完整的星际穿越指南,它综合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有了它,大胆地开始你的梦幻旅程吧!

???以上书籍可在奇点商城购买扫码进入奇点商城但更希望你来书店坐坐哟

-END-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奇点荐读vol.28

十本不正经图书的正经推荐

奇点荐读vol.27

如果你觉得迷茫,那就读书吧

奇点荐读vol.26

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诗和咖啡呵

奇点荐读vol.25

换一个角度,不破不立(下)

奇点荐读vol.24

换一个角度,不破不立(上)

奇点荐读vol.23

认识商业社会,从这里开始(下)

奇点荐读vol.22

认识商业社会,从这里开始(上)

奇点荐读vol.21

关于思考、真诚、爱

奇点荐读vol.20

我们读诗并不是因为好玩

奇点荐读vol.19

告别

奇点荐读vol.18

心灵的截面

奇点荐读vol.17

在失序的世界重建秩序

奇点荐读vol.16

在伟大作品中造访遥远时间另一头

奇点荐读vol.15

找不到工作的一年把自己作为方法

奇点荐读vol.14

夏日骤雨,雨水直接打进眼睛……

奇点荐读vol.13

从二战到冷战

奇点荐读vol.12

我将成为明月的椅子

奇点荐读vol.11

“一起爬山吗”

奇点荐读vol.10

夏日读物,世界的另一个入口

奇点荐读vol.09

美利坚在炙热燃烧

奇点荐读vol.08

他们在岛屿写作

奇点荐读vol.07

“母亲“作为职业

奇点荐读vol.06

如果你是女权主义者,就要勇敢的告诉所有人。

奇点荐读vol.05

翡冷翠,但丁之城开始唱歌

奇点荐读vol.04

读在瘟疫肆虐时

奇点荐读vol.03

阅读,永不止息

奇点荐读vol.02

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

奇点荐读vol.01

阅读抵抗南方难捱的冬日

×××

不止是书店

多元文化空间,多种合作可能

展览展出、品牌进驻、企业会议、跨界合作、亲子联盟、酒会派对……

欢迎接洽?

???

我们的营业时间

周日—周四:11:00—21:00

周五—周六:11:00—22:00

奇点书集: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号羲和广场2F-3F

我知道你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dx/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