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读书年图文汇总
DEC 31 又到了年末盘点之际,奔忙一年的你可以稍息片刻,与《读书》一同回顾和展望。从阅读量过万的年度热点到各类领域的观察批评,我们将推文按照类别整理呈现,以供读者朋友们参阅。 感谢大家一年来的关心与支持。新的一年里,《读书》的陪伴不会缺席。 顺颂冬祺! 2 0 2 0 《读书》图文消息汇总 年度热点 张维迎:不可高估理性的力量 李零:我认识的李学勤先生 许纪霖:人生当如大象 巫鸿:普林斯顿树林:避疫手记 周绚隆:钱锺书选唐诗 罗新:撒马尔罕纸 江湄: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王鹏:中国青铜时代的欧亚草原背景 陈胜前: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 世界观察 欧树军:美国的国家认同危机 潘玮琳:帝国的正义剧场 包刚升:从德谟咯葛看民主的危机 索飒:认识他者和读懂世界的途径李昕升:美洲作物的中国故事法兰西“社会共和国”的危机——访谈克里斯托夫·普罗夏松柏琳:贝尔格莱德:颓唐的新生穆宏燕:《亡者交响曲》与伊朗巴扎传统文化范晔:“漫画不会遗忘”吴晓黎:爱盛装的神:印度教中的一个地方传统董雨:迷雾下的内在逻辑批评视野 郑少雄:云中何人:灾难背后的历史与族群程龙:防疫与博弈:清末鼠疫背后的大国外交易莲媛:“送瘟神”与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熊芳芳:洗浴之殇:瘟疫与路易十四时代的卫生观念梁鹤年:资本之后美国梦卢周来:经济学何为?汪毅霖:“逆全球化”的历史与逻辑李石:基金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制度的替代方案梁治平:我与你:一种法哲学视野中的人地关系冯克利:因袭的智慧——读柏克《法国革命补论》盛洪:正法的骄傲聂智琪:找回人民?——民粹主义与“民主的悖论”罗祎楠:当国家遇上马路向芬:广场与高塔白春晓:修昔底德的焦虑辛智慧:重返大航海时代马翠军:“公共管理”的真相胡海娜:后真相、党派斗争与信息战王炎:网络技术重构人文知识 江晓原、穆蕴秋:巴西的酒杯能浇谁的胸中块垒? 泮伟江: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错了吗? 王铭铭、杨清媚:从《生育制度》到《乡土中国》 周凝:细“嗅”文明 戴潍娜:“她者”的醒来 考古·历史·文化 冯时:器以载道李零:西高泉秦墓发掘记何彦霄:考古的文本转向与文本的物质转向葛兆光:“王权”与“神佛”:日本思想史的两极王升远:近代日本如何言说中国韩东育:丸山真男的原爆体验与“十五年战争观”戴燕:从上野看江户王东杰:从内部看历史和回到列文森张杨:永不消逝的帝国/民族二重奏 王广州:“在家”:一段德国思想史 严泉:至暗时刻的“新政”何涛:一位红衣主教的国家理性于京东:跨境地图:一个全球史的故事包慧怡:中世纪“护书诅咒”与乔叟的誊抄工虚实之间的中世纪动物寓言集卜键:罪魁背后的身影张国刚:权臣导演的禅让把戏 魏斌:看见高王王正原:天人与“成神”瞿骏:再思“学衡”林鹄:曾静何许人也缪吾:“亡国”与“亡天下”的金石学马陈兵:有巧思:忧伤的手指与李约瑟之问陈飞:“无名”秀才们李庆西:空城计札记 刘宗迪:海上有一个大人国 周展安:探求中国现代思想的基底杜春媚:约翰中国佬的东方之旅汪精玲: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是他心中的中国瞧,那个人 李雪涛:生时事物看得破——回忆德国汉学家陶德文 吴小安:特殊的年代、特别的地方和特别的学人 李志毓:方君璧的归国日记 张帆:安德森的两个世界 高林:一个什么书都想出的人 蔡天新:黎曼,他对素数有着迷人的依恋 崇明:伟大、节制与信仰 毕苑:“飞天者”张侠魂 李长声:亚瑟·韦利的翻译 聆音论艺 王楠:哭泣的杀心 公民的幻影 太阳的秘密——解析《隐秘的角落》 许瀚艺:布洛卡影像中的“新社会”批判 张振涛:“那种声音语调可惜没有用音符记录下来” 键盘是最产生风景的地方 张磊:吊诡的先锋 伍维曦:从现代到未来:贝多芬与我们 曹利群:淹没的声音——克拉拉·舒曼引发的思考 张明杰:林熊光及其书画鉴藏 日本国宝中的中国绘画 孟晖:莫卧儿的常满灯 大食国的化学制造业 陈峰、张辉:郑思肖与墨兰 刘涛:北窗读记一束(二) 彭锋:赵孟頫为什么会犯方位错误海青:圣殿与囚徒汪民安:培根与当代艺术的肉身转向文学内外 傅谨:“剧运”之外的欧阳予倩吴新苗:一九三五年梅兰芳访苏前后的国内舆论陶庆梅:革命何妨细腻,蚌病如何成珠杨鹏:丰盛的一种可能长安:说太宰,话《惜别》秦立彦:不以诗怨:惠特曼的《草叶集》沈卫荣:语文学vs.超语文学张旭东:批判的文学史 张治:“围城”题下的阅读史张诗洋:一九二四年的北京大雪唐克扬:乐游原上见长安李玥阳:重访“小灵通”的时代徐蕾:《罂粟海》:跨界的文学想象杨可:晚清政治小说的用世之心与想象之境旧锦新样 李零:汉奸发生学甘琦:向右的时代向左的人刘浦江:正视陈寅恪王蒙:躲避崇高赵一凡:《围城》的讽喻与掌故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刘东:贱民的歌唱田晓菲:半把剪刀的锐锋杨立华:获麟绝笔以后罗新:陈留公主史铁生:神位·官位·心位王绍光: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陈来:默然而观冯友兰默默: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张中行:书呆子一路王振忠:一张苦嘴,一把笔刀李春放: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孙郁:自由的书写者徐晓: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项飚:跨国华人梁小民:普及经济学刻不容缓唐晓峰:还地理学一份人情张旭东:书房与革命吴雪杉:塑造婚姻金性尧:两本“三百首”扬之水:芳香静燃的时间舒芜:学鲁迅,读红楼刘晓峰:琉球一八七五傅谨:“先生”们的改革高山杉:《师门杂忆》读后余话聂华苓:踽踽独行——陈映真季红真:阿城笔下的“故事”金文兵:岑寂之中见性情吕大年:替人“读书”崔之元: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娜斯:当欲望遭遇植物《读书》动态 王蒙:永远的《读书》 许纪霖: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有一份杂志和一群读书人 强世功:我的《读书》时代 纪念 周晓虹:东亚的审读与傅高义的人生 半年书单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半年书单 《读书》冬日书单 《读书》全年文章总目 杂志掠影 四季变换,《读书》相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jt/11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题买买买模式开启恒大圣诞宣后,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