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速录李光羲一个老演员的歌剧情怀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91321.html 讲座主题 一个老演员的歌剧情怀 时间:年1月18日19:30 地点:天津大剧院音乐厅 主讲人:李光羲 年生于天津。年主演新中国首演的古典歌剧《茶花女》以及后来的《货郎与小姐》、《叶甫根尼·奥涅金》、《阿依古丽》、《刘胡兰》等。六十一年来,首唱了《相逢在匈牙利》、《黄杨扁担》、《北京颂歌》、《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鼓浪波之波》等流传很广的歌曲,家喻户晓。年,在《东方红》大歌舞中,演唱了《松花江上》。 曾获得“首届金唱片奖”、“中国歌剧终身成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并于年被美国传记学会编入世界名人录。曾经是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中央文化部职称考评委员;北京市朝阳区人大常委,现为朝阳区文联主席。出版过个人传记《舞台是我的天堂》,散文集《想法和说法》,通俗读物《唱出健康》,曾获得散文“漂母奖”一等奖。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贵州玉林师院等校的兼职教授。 苦难中与音乐结缘 李光羲教授的音乐生活(一) 大家好,很荣幸来到当代学者大讲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带着新中国第一部意大利古典歌剧《茶花女》来天津演出,就在河东(过去的意租界)第一文化宫。那个剧场能容纳个座位,我们当时还不大用话筒,一口气演了39场,一部大歌剧在一个剧场连续不停演39场,大概是世界纪录。后来我们到上海演了18场,到杭州演了12场。当时我们回想,天津有这么多的歌剧爱好者,全国首屈一指,所以今天我到这来,特别高兴。因为有对象、有爱好者,有知音,这是我第一个感受。 战争年代,邂逅名家精品 小的时候就是两个字,苦难。 年我出生之后,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年我8岁时,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我是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长大的都曾是日本人的奴役。日本人把中国的农村“三光”抢光、烧光、杀光,但是表面上提的是大东亚共融圈,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咱们要亲善,所以对天津、北京特别礼貌友好。日本用这种欺骗的手段缓解他们军事力量的不足,明明将来想要消灭你,可是那时候就打出仁义道德的面貌。借着这样的条件,城市里纸醉金迷,所有的现代化大剧场天天客满,表面上特别繁荣,中国大戏院天天都有北京来的大名角儿演出。在敌人压迫下,我看了很多大名家的精品,这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中国的曲艺之外,美国电影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都有在天津驻京的办事处,美国片子上市以后,用轮船运到天津马上上演。所以我11岁就看了20世纪十大名片之一《乱世佳人》。看了戏之后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反差:我们生活这么苦,屏幕上展示出来的生活是真的吗?那不是天堂吗?怎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好的地方呢?那时候看戏、看电影,不是现在琳琅满目的娱乐欣赏,而是那种美、那种深刻的情感,高超的艺术造诣扎在心上。也许我是一个例外,我看了悲剧想起来就掉泪,看了喜剧想起来就笑。我们21个姐妹8个兄弟住在一起,都说我们家有一个傻子,这个傻孩子看什么都感动,真哭真笑,别笑了别哭了,那都是假的。 可是不管亲戚朋友家长怎么说,怎么训诫我也不信。那些东西就是扎在我心上,就是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大概这是我的天性,所以当有人问我,你作为一个没有学过音乐、没有学过表演的人,到北京上了歌剧舞台,演悲剧大家哭,演喜剧大家笑,是怎么来的? 后来我就回答,我演戏就是演那个人,比如茶花女当中的男主角阿芒,我在年左右看到美国电影《茶花女》,那个电影真是印在我心上,我自己编不出来,我上台就要演那个人,那个人的形象,那个人的气质,我要体现那个人给我的深刻印象。后来大家说我无师自通,上台就是创造戏里的形象,创造情感、语言、气质、形象。假如我们培养一个学生,上四年大学念很多书,老师也进行教学,学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小的时候生活特别苦,家里很噪杂,但是听什么就入耳,入耳就模仿,京剧、曲艺、外国电影的歌曲,没有选择,没有人说这是靡靡之音。家庭人多,我怎么喊也没有人拦我,唯一开心的事就是在家唱歌。 年少学戏,舞台初亮相 后来上了小学,那时候没有钢琴,只有风琴。“老师教会了吗?李光羲站起来给大伙唱一遍,同学们唱的好不好?”“再来一遍,以后就按照他的来。”班里三四十个人就让我一个人站起来,我特高兴,也第一次在其他人的反应中大概明白了我唱的不错。 学校东门有一个文庙,每年的春天要选一个日子纪念孔子,天津的达官贵人都会来,我们学校就在孔庙旁边。我高小那年文庙接受了一个任务,要大家穿春秋时代的衣服,舞春秋时代的舞蹈然后朗诵。教育局说,在你们学校选一个品学兼优,会唱歌嗓子好的孩子当主持人,我有幸被学校选上了。 主祭官就位,陪祭官就位,人来了一起跳舞,杀的牛羊猪放在三个架子上。仪式完了之后,我们把肉切成块,每个人给二斤肉,吃一顿八大碗,这是酬劳。我提着二斤肉回家,都说这孩子有出息。 自己的爱好落到实处,得到大家的表彰,我自己特别高兴。算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嗓子参加社会活动。 16岁之前,我满脑子都是京戏,那时候的收音机天天直播北京三个戏院的演出,梅兰芳、马连良等等,鼎盛时代的大师名角天天唱。大伙儿说我这嗓子像老旦,学的怎么这么像最有名的李多魁。后来邻居说,京戏应该让他入科。 可是大家知道过去服务行业剃头的、搓澡的、做菜的、理发的是下九流,服务行业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行业,所以家里听说让我们孩子学戏,那哪成?当时我没有真正进入戏班去学戏,自己就在业余时间唱唱。 最近我录了一盘带子,我把我唱的京戏打龙袍,津韵大鼓的大西厢,还有现代的歌曲录了一盘大杂烩,过去没有规范,没有标准,就是心之所向爱唱什么唱什么,现在回到业余,自己就录一盘大杂烩,有的老同志说李光羲唱通俗音乐干吗?我说我好习,等有机会给大家听一听。 《弥塞亚》启蒙西洋音乐 现在今晚报的前身新声晚报报社社长是从美国回来的法学家,叫做常小川。日本投降第二年,他创办《新生晚报》,要用美国的方式让中学生天天送报,组织一帮学生问谁愿意干。 那时候送报就是要饭的,特别苦特别累。报社说可以勤工俭学,你们放学之后报社给你们自行车,拿几十份报纸,天津市各个区,你住哪就在哪个区送报,报社给你报酬。 所以我去送报了。我体谅我妈妈操办家里这么累,爸爸又身体不好,我多少给他们解决点经济上的问题,不跟他们要零花,我自己可以有点零钱。送报学生当中有一个牧师的儿子,他见我说话声音不错,问我唱歌吗?我说我唱歌。他说过几天是圣诞节,他们在滨江道基督教会庆祝圣诞,12月24日圣诞前夜唱亨德尔写的《弥塞亚》,让我去听听。那时候教堂还是木结构,坐了三四百人。那时候就有一个唱诗班。 我们圣乐队就是唱圣诗一个团,专唱世界名曲,在牧师布道之后作为一个特别唱诗班,成员都是中学生、大学生的教徒,喜欢音乐的,大概三四十人,在天津市很有影响。很多人上了大学,多数是天津和清华,等到放暑假和寒假回来大家在一起练习。 那次我听了《弥塞亚》,整个人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弥塞亚这个圣曲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所有大师用音乐奉献给上帝的最著名的名著,《哈利路亚》就是套曲子里的。亨德尔当时有了很多作品,也是一位成熟的音乐家,但他突然跟家里人说,不要干扰我,每天让仆人给我送饭送报纸,我现在要奉献上帝。他就把圣经从创世纪一直到多少年之后的内容,一段一段的摘出来经典段落谱曲,谱了57段曲,其中有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四个声部的独唱和全部的其他合唱。即便是一个成熟的作曲家,他所做的事情就是作曲而已,但是当他把精神思想奉献给上帝的时候,奇迹就出现了。这件事情我们是不能理解的。 这57首只写了23天,而且每一段都是音乐经典,都是后世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那天晚会当中,听到《哈利路亚》时,全体起立。我根本就没接触过西洋音乐,也从来没有听过合唱,可是就在那一刹那的环境气氛中,好像我自己也神圣了,我头上也有光环了,这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境界一下子把我震住了。 为什么要站起来呢?当亨德尔写完了《弥塞亚》之后,第一次在英国皇宫圣诞节演奏时,听到哈利路亚这段,英皇好像觉得上帝在召唤他,大家一看皇帝站起来了,大家也都站起来。从那创立一个先例,全世界只要在圣诞节的时候演《弥塞亚》的《哈利路亚》,大家就要起立。 这样的一段音乐影响了我一生。从那天开始,我好像把过去喜欢的曲艺、京戏全都忘了,一头扎进西洋音乐里。当时一些家庭都很富裕,有黑胶唱片,我就借唱片听,听交响乐、听钢琴、听小提琴,听歌剧演唱,其中有当时最有名的卡罗索的唱片,他也是现代的帕瓦罗蒂。听大名家的音乐时,感觉音乐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境界。从那时开始对音乐的积累,帮助我后来演茶花女等外国歌剧、还有一些中国歌剧,几十年脑子就没有出来。 “歌剧迷”开启音乐生涯 我想大概因为全身心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jt/7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微课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