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宸妈年发布的第64篇原创内容。全文共计字,大约需要4-6分钟时间阅读

写作,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成本最低的事情。

任何人,只要你想写,你就可以用文字记录下你的思想和你想要告诉大家的故事,不要害怕没有读者,要相信,终究有一天,你会遇上喜欢你的读者。只要你坚持写,也许下一个托尔斯泰就是你!

爱丽斯·马蒂森在她的《写作课》一书中说:

“一部好作品,像一只高飞的风筝,风与线,张弛有度,情与理,收放自如。”

写作有方法,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关于写作的方法论从来没有吝啬过,只要你想学习,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好多好多。

今天推荐一本被称为“腹黑编辑”和“冷面段子手”,独具慧眼的出版发行总监与金牌编辑编写的写作方法书:《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伟大作家们的创作历险记》(后称《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

这本书被评论为集“英式幽默+硬核毒舌+作家怪癖+文坛八卦”于一体,让读者捧腹大笑、茅塞顿开,是一本超级文学鉴赏盛宴!

在这本书中,除了写作方法论,还可以读到超多的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们的写作八卦!

比如:

约翰·厄普代克曾四次被《文学评论》提名“最糟糕性爱描写奖”;《兄弟连》原著作者斯蒂芬·安布罗斯曾被指抄袭;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竟差点被“侦探俱乐部”集体踢出局……

这是一部汇集了世界一流作家们的写作八卦和怪癖,却又充满着无限硬核干货的写作方法书。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Cohen),曾任英国知名出版社哈钦森(Hutchinson)、霍德与斯托顿(HodderStoughton)的出版发行总监,并创建了理查德·科恩出版公司(RichardCohenBooks),经他编辑的作品曾有多本荣获普利策奖(Pulitzer)、布克奖(Booker)、科斯塔奖(Costa)……超过二十本书曾位居英美各大畅销书榜单之首。

科恩曾担任两届切尔滕纳姆文学节(CheltenhamFestivalofLiterature)主席,并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国金斯顿大学(UniversityofKingston-upon-Thames)教授了七年创意写作课。这本书就是在他的创意写作课堂内容中归纳整理出来的。

看完这本《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你会发现,作者科恩就是一个技术娴熟有着极其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带你从我们熟悉的古今中外的那些作家们的写作习惯中去找到一条通往写作专属于你自己的捷径,看完这本书,恨不得马上开始你的写作!

1.写作的三个基本要素

每一部备受赞誉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仓库,装满了素材、选择与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奇怪装置。从情节、人物发展,到对话和视角,每一个小说家都为故事的每一个元素投入过极大的,甚至强迫症式的努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要写一个故事,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首先,你要创造你故事中的人物。

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个体元素。小说里的人物属于我们,我们也和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你要创造的属于你故事中的人物,应该是有亲切感的,ta会让某个人群感受到深刻的共鸣感。而这样的共鸣,是其他媒介的故事所不能达到的饱满和心理深度。

大卫·洛奇认为:“小说,多多少少能为我们提供令人信服的典型人物,反映人们的行为及其动因。”比如他最喜欢的人物是《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奥波德·布鲁姆——“在他身上,我们大部分人都能看到人之常情、愚蠢、欲望和恐惧。”

从开始构思你的人物名字,到人物行为主线,到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逐渐呈现,你的人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更像是被你创造出来的一个专属于你,烙印上你的标签的小孩。你赋予ta生命,你安排ta的生活,你决定ta的悲欢离合。

当然,讨巧的是,我们都是社会人,我们完全可以拿我们生活中的经历去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创作。所以很多作家都会将认识的熟人放入自己的作品中,以个人经历进行创作。

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他自己的家庭成员,他本人也说过,每一个人物都不是虚构,都源自于他的熟人。

第二,你最好有属于你的独特的视角。

“看世界,带着偏见。”我喜欢看许知远的《十三邀》,喜欢他看待这个世界带着他固有的独特的偏见视角,专属于他的视角。

写作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当然也可以是书信类型的第二人称。实际上不同的视角自然应该配合不同的人物观察和角色定位。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他一开始设定为一部中篇小说,考虑了四种备选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拉斯柯尔尼科夫回忆录;谋杀八天后录下的口供;五天后开始写的日记;前半部分是回忆录,后半部分是日记的混合体——最终他选择牺牲小说家的传统特权,以求实现不确定性。他想到一种新方法:作者的叙述视角,一种隐身却又无所不能的存在,不离开人物半步。尽管他用了第三人称叙述,但也并非无所不知,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了完美的距离和完美的视角。

所以,你最好有属于你的独特视角,专属于你,专属于你的那部作品。

第三,你应该有属于你个人的独特的表现手法。

叙事、讽刺、对话……每个作家的表现手法都自成一体,却又多种表现手法杂糅。

海明威在写作中始终努力运用冰山原则:除了显露的部分,水下还有7

8。

去找到专属你个人的独特的表现手法。你习惯的,你觉得恰好能为你的人物和视角服务的,就是最合适的。

2.写作中各个部分的占比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用分来为写作占比打分,应该有怎么样的分值构造在写作中呢?

1.占比80%的开篇。

好的开篇占比一部优秀作品的80%。其实只说80%还不足够,一部作品,如果开篇没有吸引到读者,估计很少有读者有耐心继续读下去吧?所以,务必请重视你的开篇,开篇决定了你作品的基调,决定你的作品被打开,被读完的可能性。

2.占比10%的独特视角。

视角,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之所以视角占比10%,只解释一句话:独特的视角是保证你和以往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作品不雷同的唯一捷径。

3.占比5%的写作节奏。

我喜欢《想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中作者科恩提到的写作节奏。

科恩拜访纽约钢琴名师索菲亚·罗索夫关于节奏的观念,索菲亚说:“生命就是关于节奏的。”我们日常说话,我们日常走路,每个人都是自带着自己的生命节奏的,而写作,同样应该有专属于你自己的写作节奏,像波浪,或规律,或跌宕起伏。

屠格涅夫曾抱怨托尔斯泰写作过于痴迷于事物的细节,可是托尔斯泰的写作节奏就是痴迷于事物的细节呀,所以找到专属于的写作节奏,让它成为你个人的写作DNA吧!

4.占比3%的反复修改,调整。

一气呵成绝不更改的作品有没有?也许有,但是绝对不常见,所以,反复修改,反复调整几乎是所有作品的常态。

简·艾斯汀现存的唯一手稿,从11页扩展成了35页,增写中的大篇幅扩展,小篇幅微调,随处可见。巴尔扎克喜欢在午夜时分开工,连写18小时,他的印刷工面对他的手稿很绝望:从每句话的开头、中间到结尾,直到纸张页边,都画满了线。每条线都指向一处增写、发展、补充的修饰语或副词。几小时后,整张纸看起来就像烟花表演的设计图,随后会更加混乱,字里行间各种符号让页面更为复杂,页边钉着或用封蜡贴着许多纸片。

所以,反复修改,反复调整,反复润色,是常态。

5.占比2%分的结尾。

海明威曾为《永别了,武器》写了47种结尾,有的坦率直言,有的表现出乐观的态度,文字长度也从短句到几段不等。然而最终海明威没有选择任何一种思考后的结尾作为终稿,终稿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但等我把护士赶出去,关门,熄灯,一切却无济于事。我好像在与雕塑告别。过来一会儿,我走出去,医院,在雨中走回酒店。”

这样的结尾,避开了重大的宣言,也避开了那些举足轻重的墨守成规,轻轻的,却让人无限回味。

说完你想说的东西——就停笔。结尾,就是这么简单——拒绝画蛇添脚。

写在最后

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站在作者思想的肩膀上向前看,而本《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因为作者科恩这位金牌编辑的丰富经验,极其老辣又有料。科恩的坦率真实、一针见血,很容易激发起你的文学想象与创作冲动。

这本写作指南,不仅仅包括了小说的基本框架,还有很多细节和实例,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成为一个更敏锐的写作者与鉴赏家!这本书,值得每一个有写作梦想的人阅读!推荐给你!

我是宸妈,专注于青少年教育教养,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mj/1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