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书话保罗bull索鲁的在中
白斑复色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13.html 保罗·索鲁是美国知名旅行作家。一九八〇年,他首次游历中国。那时WG才结束不久,整个国家在保守与求变之间徘徊复徘徊。过了六年,他再度造访中国,从伦敦搭火车穿越东西德、波兰、苏联、蒙古,而后由边境进入中国内地,一路到上海、北京、广州等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以及兰州、成都、昆明、哈尔滨等偏远地区,终转抵西藏山野。这回,他颇讶异于中国改变之大之快,并以尖酸略带诙谐的笔调,记下了这次经历,即《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陈媛媛译,九州出版社年10月版)。 保罗·索鲁“是出了名的毒舌作家,不但善于讽刺,还会时不时地说几个笑话”,“他笔下太过出言不逊,他对什么地方的人都非常不客气,他总是冷言旁观,挑人家的毛病”。翻阅此书,我们随时可以见到这样的文字。他常常批评中国火车的脏、厕所的脏、宾馆的脏、人们的暴躁和不文明。对于中国城市的拆建、改造,他有精准的议论:“中国的城市经常人头攒动,但国家的政策却让它们丧失了原本的趣味,变得更加平淡无奇。同时这些政策还提醒着人们,他们不过是庞大机器中各尽其用的螺丝钉而已。”诸如此类,在在皆是。而这些现象,至今仍未完全消失,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并影响着今天的生活。 一九八六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这年,WG结束已有十年,但人们对它记忆犹新。保罗通过“打听”的方式,在书中记下了那时期的抄家、批斗、上山下乡、红宝书、革命歌曲、备荒备战、除四害,以及人们对领导者的臧否等等。从中我们看到,多数人对WG的定义是“浩劫”、是“灾难”。他们庆幸WG终于结束了,虽然之后迷茫了好几年,但社会终于回到正轨了,且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公社不见了,农民开始进城找工作,自由贸易兴旺,人们有了更多的财富和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有了更自由的活动。这一切,皆是因为政府放松了干预的缘故。 细读保罗的文字,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比如腐败、通货膨胀、住房拥挤、严苛的独生子女政策、屡见不鲜的造假等等。这些问题,很快演化成一场学生事件,而保罗在上海亲历了这一风波。他感叹道:“中国人不喜欢空谈。中国人的态度是好好做事,不要太多话,不要问问题。”他肯定没有想到,很快就有一场更大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走向。 保罗这本书,早在二〇一六年就在台湾出版了中译本,名曰《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徐丽松译,马可孛罗文化出版),未删节。 東山一把青我没有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mj/9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艺术鉴赏法国印象派油画大师保罗midd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