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很多人认为,在著名电影《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是以梅兰芳先生为原型的。但也有网友认为程蝶衣的塑造借鉴了程砚秋先生更多一些。尤其相似的是童年悲惨的学戏经历,而且程蝶衣小时候叫小石头,程砚秋小时候也叫小石头。

程砚秋生于一个老派的旗人家庭,祖上也曾为官,后来家道中落,程砚秋幼年便投入荣蝶仙(京剧男旦,专工花旦、刀马旦)门下学艺。边学边唱边挨打,当听差使唤。程砚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饭,学戏的时间很少,有时整天也不说戏。据说,那时荣蝶仙穿的是布袜,清晨起来,程砚秋要把袜子捧到他的面前。因为自己的手不干净,沾着煤渣或灰土,冬天还有冻裂的血痕,不敢直接用手递袜子,就在手掌上放一块白布,把袜子搁在白布上,再捧给荣蝶仙。就这样,也难免挨打。

一次,刚练完早功,荣蝶仙马上让他吊《宇宙锋》的唱腔。琴师赵砚奎按老方法拉,他开始有点发蒙,一时张不开嘴,荣蝶仙大怒,立时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由于刚练完撕腿,血还未换过来,一顿毒打,把血凝聚在腿腕子上,留下了一个淤血疙瘩。二十年后,他访欧时,才在德国动了手术,治好了这个伤病。

以上只是程砚秋童年学戏时的一个小片段,整个学戏生涯中的酸甜苦辣,想必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难怪程砚秋先生会说“学艺的8年,是我童年时代最惨痛的一页”。

下面是一篇写于民国时期的文章,作者以同时代人的视角,按时间先后叙述了程砚秋先生的艺术经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名伶小史

——程砚秋

近十年来,谈旦角者,梅尚荀程四大名旦并驾齐驱。四名旦中程(砚秋)年最少,而成名最速,近年旦角派别,梅程并称,盖程派之新腔风行天下,一如生界之马派,此均善于运用,别开蹊径而自树一帜者也。

程氏,字菊侬,号玉霜簃主,亦称御霜簃主,艳秋其艺名也(后改砚秋)。正黄旗人,清际满洲八旗正黄最贵,盖潢胄也。世宦,父为官旗营世职,隶内务府籍。

国变后,冠汉姓,曰程氏,兄弟四人。父逝世后,窘于家累,遂业伶。

十三岁拜荣蝶仙为师,从陈桐云学戏,艺花旦,习《打樱桃》《打杠子》《铁弓缘》诸戏。将出台,请陈啸云试嗓唱《彩楼配》一折。陈以秋嗓甚佳,学花旦为可惜,嘱改青衫,并阻秋演花旦戏。荣蝶仙极然其说,遂从啸云学《祭江》《祭塔》《教子》《宇宙锋》及《彩楼配》五出。

十四岁在春阳友会票房登台,首演《彩楼配》,樊迪生为之司鼓,一鸣惊人,大露头角,聆者咸以非池中物许之。

十五岁,入丹桂茶园,与吴铁庵、水仙猴、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等同演,此为秋正式登台之始。一般文人遗老争相推许,诗文揄扬,几于洛阳纸贵,尤以东粤名士罗瘿公为最力。嗣因受师苛责,罗等醵资为出其籍,使师乔蕙兰、梅兰芳,艺益进。既又问业于王瑶卿,改习各戏腔调,别创新声,并由胡琴圣手徐兰沅为之操弦,由是程腔之名轰动九城,遍传南北矣。后又向陈德霖请益,陈与秋为姻娅之谊,且系再传弟子,为说昆曲各戏,而秋之艺孟晋矣。

斯时国剧趋势逐渐转变,而已由旧剧而入于新戏之过程中,罗瘿公遂主张排演新戏以顺应潮流之需要。首排编《梨花记》,大受聆曲之赞许,乃继续编排《龙马姻缘》《花舫缘》《玉镜台》《红拂传》《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青霜剑》《金锁记》《碧玉簪》《聂隐娘》《文姬归汉》《沈云英》《斟情记》《朱痕记》、《梅妃》《小周后》等戏,十之七八为罗氏手笔,文词绚藻,布局精严。助以砚秋之新腔,更为轰动海内。

尤以《红拂传》一剧,至今尤脍炙于南北士人之口,一跃而与梅尚荀并称四大名旦矣。此皆罗氏提携之力。与京内外名流,如樊山、畏庐、六桥、林屋、释戡、悔庐、茫父、叔雍、疑始、汉父、东史、剑承、石遗、渫史、次公、茀怡、西园、小隐、凌霄、豂子等咸相予捧场,文字交赞,声誉益隆,在国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之一页。

玉霜在京出演,既获佳评,南中各园亦争相北上邀聘。其第一次南行赴沪,厥为民十(辛酉),时玉霜仅十九岁。应上海亦舞台之聘而南下,演一个月,以《女起解》打炮而售满堂。复转赴杭州,载誉北旋,顿增声价。年来先后赴沪、杭、济、汉、港、湘以及东北各地,所至靡不万人空巷,名利双收,而在天津一带益复誉满九城七十二沽矣。

民二十一年,玉霜偕同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及法国国家戏院秘书长那罗瓦诸人,于一月十三日离京,由大连取道西伯利亚赴欧,考察戏剧。去国凡十六个月,在法京小住三个月,在德国住八个月,其他多在游览名胜及行程中。玉霜在欧,行踪所至,除英国未一至外,其如意大利等各大都市,多往观光。

至民国二十二年三月间,与李石曾乘意轮库德罗索号返国,于四月三日抵沪,七日午返抵北京,著有游欧报告书问世。玉霜斯次游欧,系考察性质,故未演剧,在日内瓦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年会,唱《荒山泪》一段,顿予欧西各国人士以一般深刻之印象,与乃师梅兰芳之游美,先后相媲美。

玉霜为人颀哲,貌如好女子,而神宇间时有轩昂气,扮演义侠各戏,如《红拂传》《聂隐娘》一类,为能发挥其个性之佳者,且其腔调如刃发于硎,珠旋于砥,实非世俗所能望其项背。其书法抚张猛龙,清劲如削玉,益以清劲如削玉,益以朴拙,盖肖其人,得者咸珍视之。玉霜书法之外,尤工诗词,林屋山人云玉霜恂恂如书生,以有名师熏陶,气质自好,知言哉。

玉霜为罗瘿公所提携得以成名,于其生也,事之如父,迨其逝也,葬之以礼,为之治丧事,理身后,葬其遗体于西山,岁时必祭。瘿公死之日,玉霜痛之恸,为辍演经旬,偶话及瘿公,辄为之泫然,每以不能报恩为憾,是玉霜之不忘旧德有足多者。当今之世,风俗浇漓,忘恩负义遍于天下,求一如玉霜者不可多得。

(本文作者:一得轩主,写于年;文章选自《立言画刊京剧资料选编》)

发扬国粹精神领略艺术之美立足文献点滴积累传播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宗旨中國傳統戲曲資源庫邮箱:zgctxiqu

sin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wh/1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