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3月20日文章:新冠状全球大流行,将永远改变这个世界。文章认为,世界将不如现在开放、繁荣和自由;全球化即将终结。

一场不亚于二战的灾难正在席卷全球。

一个流行的说法正在被验证:

中国快完了!

世界快完了!

中国抗疫阻击战初步告捷!

世界疫情大流行刚刚开始!

悲欣交集。罗套套:“我记忆里,上一次看到电视上这么多国旗的排名,还是上一届奥运会的奖牌榜。

四年前--就算是四个月前--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有一天电视新闻里会用国旗的排名来表示生病和死亡的人数。

这是此时此刻全宇宙最痛苦的榜单。”

全球最痛苦榜单

罗套套3月21日

截至北京时间3月23日18时06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例,超过33万,死亡病例累计人。其中,最严重的意大利已经死亡人;世界各地竞相迈入“封国”、“封城”行列。

与此同时,中国稍微松了一口气,除严防境外输入压力外,目前已经有18个省(市)双清零(现有病例和疑似病例),许多地方领导人开始带头自费下馆子,号召复工,为恢复正常生活做准备,全面复工、复产、复学倒计时。

中国,曾经一度在疫情中风声鹤唳的中国,坚决遏制危机,并焕发活力。许多华人华侨、留学生挤上国际航班,忍受千里万里颠簸和聚集风险,历尽艰难回到祖国。他们的声音只有一个: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中国人口最多,中国并不是最有钱的,更不是科技最先进的,中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请认真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相信,大灾大难面前,最后活下来的总是中国人?

国家动员、组织力量、医护人员前仆后继......除此之外呢?

因为我们的面前,站着无数善良可敬、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平凡英雄。

正是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把“岁月静好”的我们挡在了身后,让中国绝大多数人安心居家,安心厨房晒美食、阳台拼才艺、手机刷视频、客厅锻炼身体.....

他们,是不可替代的中国英雄。

全真道士梁兴扬:“截至3月22日12时,抗疫殉职人数为人。”牺牲原因主要是过劳病逝、肺炎和车祸,名单中,党员人;群众99人。其中,医护54人;警察87人;公务员79人;村支书23人;辅警29人;志愿者22人;其他身份22人。

(点击图片或上下滑动,翻看名单)

除了给中国白衣执甲的医护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今天的我们,还要记录基层干警、下沉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口罩生产线上的工人、救命快递小哥.....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长城水滔滔。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光芒万丈!

国民英雄:再危险,就拼了!

01

公安民警

3月21日上午,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公安局看守所监管民警庞承林因病去世,时年57岁。疫情暴发以来,庞承林主动请缨守好疫情期间的第一轮封闭值班岗。

疫情期间,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庞承林也曾晕倒在岗位上,短暂休息后又转身投入工作。2月28日,庞承林被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3月8日,做完开颅手术后的庞承林陷入昏迷转入重症监护室,却再也没能起来。

02

下沉干部

1月28日,武汉市江夏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纯烽带领机关5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进行疫情防控。2月5日刘纯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10日58医院经抢救无效殉职。

“父亲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刘纯烽的女儿刘婧隔离期满后申请到社区一线,帮父亲完成未竟事业。

右三为刘纯烽

03

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

西南公司汪勇彪是中建七局援建火神山、医院防疫指挥部后勤采购员。接到援建任务时汪勇彪正在过生日,放下电话后他迅速联系集结青山项目在汉管理人员开展工作。

由于特殊时期物资匮乏,汪勇彪跑遍了方圆25公里内近25家超市、药店以及五金店,在短短4小时之内就筹备了生活用品50套、雨衣50套、雨伞胶靴20套、头灯45套、泡面面包20箱、消毒酒精及84消毒液5箱及口罩个。

当所有物资筹备好后,他才发觉自己双腿发软,他说这个生日过的很特殊,他将铭记终生。

04

货车司机

谢琳是安徽淮北人。疫情中,货车司机多数没有出车,愿意去武汉的更少。2月3日,谢琳在朋友圈看到从上海往武汉运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需求,货主说,现在司机特别难找,谢琳说,那我去吧。

选择去武汉,除了一贯的热心,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年8月,谢琳去西藏送货,经过阿里地区时,货车的涡轮增压机坏了,周边荒凉无人,等了三天救援还没来。车上吃的越来越少,饮用水也没了。

无奈之中,谢琳碰到了自驾西藏的摩托车队,领队拿出自己的保温水壶,给谢琳倒了一杯水,又用对讲机通知后面的队员。

之后每个人骑到我面前,就给我一杯水,别的什么都没多说。我看到他们车上插着旗子,写着武汉。

这件事一直印在谢琳的记忆里。人家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月5日第一次从武汉返回后,谢琳自我隔离了半个月。隔离期满,物流公司再次联系她是否愿意再去武汉,医院急需的呼吸机,谢琳答应了。2月27日上午,谢琳进入武汉市区。她运来的台无创通气呼吸机医院,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

05

快递员

为了60套秋衣秋裤开启“扫街”模式,武汉快递小哥贾胜治,为了60套秋衣秋裤开启“扫街”模式,跑遍辖区所有门店,几经波折买齐了这批紧缺物资。这是内蒙古援鄂医疗队6名护士10天的“战斗服”。

他把这批物资和父母连夜包的个饺子送到医疗队驻地时,专门带上了蒸锅碗筷,心里想着妈妈念叨的话:“不知道我们南方人包的饺子,大夫们爱不爱吃”……在关闭离汉通道后的30多天里,贾胜治其实一直在跑。

贾胜治的父母连夜包了个饺子,让他带过来给医疗队。

06

送菜员

在武汉,服务于一家线上购菜平台的送菜员“马哥”——马增辰,成为这座城市的“民生保障工作人员”,解决蔬菜水果等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马增辰的业务量激增:去年7月他加入这家购菜平台时,每天送货量约二三十家,疫情期间达到了七八十家。

送菜员“马哥”的一天:凌晨2点左右起床,研究当天的送货信息,规划合理的送货路线;凌晨3点多到达公司,把当天需要送的货品准备好。

马增辰拉着两个装蔬菜的小推车走向自己的面包车。

下午2、3点钟,趁回公司取货的机会,回到自己居住小区外面,接过女友做好的饭菜,这也经常成为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饭,吃完饭后继续工作……

马增辰所在公司有多个仓库,仅马增辰直接服务的仓库就有多个送菜员。他们也是武汉这场“战疫”中的“战士”。正是无数普通武汉人的努力,让这座城市继续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武汉封城:再困难,忍了!

1月23日10时,这是一个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时间——武汉宣布“封城”!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关闭了对外的通道,这在整个新中国的历史上都前所未有。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第一天。

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第一天。

封城之下,各种困难和不便随之而来。最严封控令下武汉居民的生活也发生着变化。洪山区某大型超市门口排起了每人间隔一米以上的队伍。

洪山区某大型超市门口排起了每人间隔一米以上的队伍。(人民网记者崔东摄)

洪山区的某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队。(人民网记者崔东摄)

进入超市之前需要先测量体温,符合标准方可进入。(人民网记者崔东摄)

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为了更大范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武汉市对网约车、出租车以及私家车进行了严格管制。这意味着市民除了步行、骑行能到达的地方,再远一点就哪都去不了了。

封城后,武汉市黄家湖公交总站暂停运营,站内停满了各线路公交。

机动车限行指令下发之前,位于武昌区水果湖的中国石化加油站排起长龙。

为了把有限的公共资源让给更有需要的人,没有特殊情况的武汉人也基本不出门了。困难之下,留守的武汉人选择牺牲生活的不便去换取最好的结果,坚强。

国家一声号令,武汉足不出户。

火线在哪里,志愿者就到哪里!

01

24岁的上海女孩梁钰在微博询问,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解决月经期问题?她们的卫生巾和安心裤(裤型卫生巾)还够吗?

几天前,梁钰看到武汉医护人员脱防护服的视频,全程27个步骤,12次消毒双手,耗时长达30分钟。出镜的医护人员是女性。

她因此想到,一旦遇上生理期,如此复杂的穿脱过程,女性医护者要如何处理卫生巾的更换问题?为了节省消耗防护服,女性们会不会选择不换卫生巾?

医护人员演示脱防护服的过程,图源荔枝视频

灵山慈善基金会“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公益项目发起人,梁钰说,疫情刚来时,她很害怕,每天想的都是自己,自己会不会被感染了?自己是不是不能出门了?当她发起了这场「姐妹战疫」,为一线女性医护送上了条安心裤、条一次性内裤,当她真正为其他女性做了些事,提供了实在的帮助,才看到生命变得不同。

「姐妹战疫安心行动」的志愿者团队运送物资中图源受访者

0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7岁的朱傲冰一直在为家乡尽自己的一份力。从老老实实“宅”在家中,到成为社区志愿者在寒风中搭帐篷。现在,朱傲冰多了一个身份:首批重组新型冠状病毒(-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

朱傲冰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在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管理系读大一。几天前,他看到招募试验志愿者的消息后,毅然去报了名,于3月19日注射了疫苗,目前正在隔离观察中。

03

武汉的一群车队志愿者,被当地人称作“摆渡人”。粗略估计,这一群体已超过千人。这群志愿者中,最活跃的大部分是90后,最小的是年出生的,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化解了部分人员暂时的出行难题。可在病毒面前,志愿者也不能幸免,有人感染甚至离世。

2月3日下午,54岁的武汉志愿者何辉走了,病因是新冠肺炎。

何辉的家人回忆,他在加入志愿者车队时曾说,“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左右发病,这个40人大家庭的顶梁柱一直作为武汉志愿者车队的一员奔波在武汉街头,义务接送医护人员。

04

因为小区封控,居民的生活物资基本由团购和社区采购来完成。为了帮助解决商超和社区人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志愿者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武汉市志愿者郑欣怡:疫情一开始其实内心是很惊慌的,担心自己的家人,担心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们。但是等我们都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努力去思考这件事情,我们到底能为这个社会、为我们爱的城市做些什么?其实更多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尽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武汉市志愿者樊宇:希望国家把更多的艰苦任务交给我们退伍军人,因为我们毕竟参加过重大的抢险任务。武汉这么大的事,说句老实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献出自己能力,我也是党员跟随党的号召,尽可能的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超市里一些来自社区帮助居民代购生活用品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对于小区封控,不能到超市购物,大家都给予理解。

05

司机周志国,从不用货车载人,但这次他破了例:载了一名想返回工作岗位的医生。

作为一名货车司机,他对封城的第一体验来自于道路:往日的武汉城熙熙攘攘,高峰期车排成长龙,喇叭声叭叭地响。现在不一样了,道路空荡荡,出城像是在迷宫里探路:高速无法通行,乡村之间则布满障碍——有时是土堆,有时是水泥墩子。

正常情况下1个小时的路程,1月28日那天,他走了12个小时。

2月10日,医院往医院运送工具。

06

社区临时负责人黄恒,面对不断打来的居民电话,身体不舒服的他躺在地上接起电话。“国家现在肯定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我需要到前线来。”

07

建筑工人胡晓红,年三十放下筷子、舍下孩子,带着十几名工友连夜赶赴火神山建设工地。她说:“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08

人民教师吴悠,骑着电动车在武汉三镇给有需求的人送药,每天至少跑上30公里。他说:“自己真正想送的,是让人在病痛中坚持下去的希望。”

09

生意人黄先生,1月30日起在武汉经营清真餐厅的他便动员全家为医护人员、交警、环卫工人等免费送餐,“作为武汉的一份子,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帮助有需要的一线工作者。”

10

志愿者成东,一名24小时待命的医护专车志愿者司机。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送完医生再去社区当志愿者,帮忙搬运捐赠的物资,有时一天下来也顾不上吃一顿饭。

11

菜农秦师傅,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给医疗队送来24箱新鲜蔬菜。他说:“挑了最新鲜的,不要钱”,“人的生命很宝贵,医生也是。”

他们是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快递小哥、普通市民……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武汉人,用不平凡的行动证明:英雄的武汉不只有创伤和眼泪,更多的是守护、感动、团结、乐观和希望。

1月27日晚,武汉民众自发开窗高喊“武汉加油”。尽管这样的举动并不被提倡,但场面依然让人为之动容。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正是因为有了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武汉人民的坚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态势。

LOOK

中国人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奉献甚至牺牲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这场“抗疫战争”的最宝贵精神财富。

有人说,隐私更重要,有人说,自由更重要,有人说,权利更重要。那么,看看世界各地抗疫之初的混乱不堪,你还会得出这个结论吗?

1

意大利

在疫情正悄无声息地开始蔓延时,意大利人不以为然,依旧在热闹的大街上毫无忌惮地漫步,依旧在人流拥挤的咖啡厅,喝着他们认为惬意的下午茶,而且没有戴上口罩。

最近意大利议员马泰奥·达罗索在议会“怒摔话筒”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达罗索戴口罩进入议会遭到群嘲。他生气地摘下口罩说:“疯了!疯了!我戴口罩并不妨碍任何人,我是在自我防御。”

2

美国

樱花一开,华盛顿人民又忘记保持“社交距离”了,国家公园管理局不得不直接封路来减少人流。

对于新冠肺炎的中美两国政府的处理是:中国是政府在意,民众在意,美国是政府不在意,民众不在意。疫情严重的原因也是美国民众心大,对于疫情根本不在乎,也是造成疫情大幅度蔓延原因。

3

澳大利亚

据英国《卫报》报道,当地时间3月20日,澳大利亚“封国”的第一天,数千人聚集悉尼邦迪海滩,现场场面惊人。大量人群在海滩聚集的照片引发了澳联邦卫生部长格雷格·亨特的强烈不满。

4

韩国

新天地会的教众感染率达90%,韩国政府准备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新天地会教主。

5

英国

《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18日在《卫报》发表文章,感激中国科学家预警,痛批英国错失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良机。他说,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学家1月24日报告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亡案例,并警示了疫情的严重性。然而英国忽视了这些信号,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

中国科研人员在《柳叶刀》杂志发表关于新冠病毒的文章

6

意大利

普拉托市长盛赞华人模范社区“没有一个中国人被感染”意大利最大的华人社区位于普拉托,当地媒体原本预测由于春节期间往返中国的人较多,普拉托将可能成为感染重灾区。结果却出人意料,普拉托的感染人数比其他城市低很多。华人社区采取了尽可能的防疫措施,没有一位中国人被感染。

只有中国,一切行动听指挥,说不出门就不出门,说戴口罩就戴口罩,说举国之力支援就支援。

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团结?

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奉献?

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坚韧?

费用全免:国家宣布为感染患者免除一切医疗费用。并且有些地方如潜江市为了排除疫情,甚至以现金奖励有相关症状的患者,还有地方奖励举报者,以排除隐瞒病情案例。

老百姓:要隔离的隔离,要配合的配合,总体上做到全民自律。

全网盛赞:中国人行!中国人能!

对于个别国家不重视此次疫情的现象,网友表示不理解。

还有网友表示:做中国人真的很幸福!并且由衷地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们。

中国人为什么行?

中国人为什么能?

大灾大难面前,你同样看到那些险恶的人心。

比如,这段油管上流传的视频。

岛内的TA们,听到如果岛内医生援助疫区,补助是“价码是30万新台币14天,换算下来每天约人民币”,他们在疯狂大笑“太低了”。

当有医生义无反顾地“私下”援助武汉,有嘉宾居然嘲笑“我听说他们现在还没有回来”,然后主持、嘉宾竟然哈哈大笑。

多么丑恶的嘴脸。

幸好,TA们只是一小撮,是被真正的中国人鄙视的一小撮。

真正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大局观念、服从意识、奉献精神、家国情怀,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屈的最宝贵财富。狭路相逢勇者胜,祝福祖国山河无恙,家和人安!

有组织,讲纪律,听招呼,全国一盘棋,团结一心,中国什么都不怕!这一次,中国人自己给自己点赞,我们值得!

编辑:刘乐乐刘艳综合网络信息

●传媒人怎样成功转型:页PPT纯干货!

●给大笑的信

我想办一张报纸,然后申遗

●李刚开讲:东北文艺复兴!欢声笑语诉凄凉,不寻常

●给大笑的信

给你讲讲我做过的那些蠢事

-商务合作-(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wh/6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