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

的叶子

宋·戴敏有《初夏游张园》云:“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枇杷与琵琶谐音,但并非毫无瓜葛。

《本草纲目》这样记述枇杷:“宗奭曰,其叶形似琵琶,故名。”而琵琶又称批把,与枇杷之名更为接近。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意为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直至魏晋时期,才正式称为琵琶。

枇杷叶则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为大家所熟知。一般常在春末采摘成熟叶片或捡拾地上落叶,干燥后入药,称为枇杷叶。枇杷叶呈长椭圆形,色灰绿,下表面密被黄色毛绒。味苦,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等症。

01

枇杷叶有效物质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枇杷叶中富含黄酮成分,黄酮类物质是色原烷或色原酮的衍生物,主要有槲皮素和山柰酚等。近年来有报道指出,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癌防癌的作用、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防止骨质疏松的作用,同时还有较强的抗乙醇摄入的作用。

多糖

枇杷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放射性的功能,同时多糖还具有抗氧化性、抗疲劳、抗溃疡等功能。

三萜酸

目前,枇杷叶中的三萜酸种类已经全部完成分离和鉴定。三萜酸有很强的抗炎、抗肿瘤、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疲劳、利尿、保肝等功能。目前枇杷叶中的三萜酸功能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

关于枇杷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较为深入,其医疗保健用途不断扩大,除传统的止咳祛痰作用,枇杷叶还具有抗炎、保肝、止痛、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临床还可以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病症。接下来本文就列举几项关于枇杷叶药理作用的研究。

02

枇杷叶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有关研究考察枇杷叶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枇杷叶三萜酸能抑制MMP-2和MMP-9的活性和表达,抑制肺癌等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另有研究表明枇杷叶中4中三萜酸成分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抗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和山楂酸都具有抗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中科罗索酸通过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半胱天冬酶激活来诱导细胞凋亡,活性最强。

抗氧化作用

有研究者使用丙二醛(MAD)测定试剂盒考察枇杷叶黄酮对体内外MAD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叶黄酮质量浓度为0.05~4.00g/L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能减少小鼠肝线粒体及肝匀浆MAD的生成,可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腹腔注射枇杷叶黄酮对小鼠体内肝组织MAD生成的抑制作用显著,证实了枇杷叶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抗炎、抗过敏作用国外科学家考察枇杷叶三萜酸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诱导型iNOS表达的影响,发现枇杷叶三萜酸通过抑制NO浓度增加,iN-OS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以达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KimSH[16]等研究枇杷叶提取物对过敏性反应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枇杷叶提取物可以依赖性地降低IgE介导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还可以减少肥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表明枇杷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

枇杷叶最早作为中药收录于《名医别录》,现在枇杷叶的提取物质也广泛应用于医药方面。当然,枇杷叶片的利用并没有这么复杂。下面就介绍两种枇杷叶的日常使用方法。

03

枇杷叶的简单利用

枇杷叶粥

原料:枇杷叶15克(鲜品加倍)、大米克、清水适量。

制法: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米煮粥。

冰糖枇杷水

取新鲜枇杷叶10片左右

用刷子将枇杷叶背面细毛刷净

将叶片对半切开,放入砂锅,加入甘草,倒入水

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半小时

煮好后关火,放入冰糖即可

(炖煮时可加入半个梨,最后可加一片柠檬调味)

注: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卖枇杷叶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dx/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