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只有通过足球,我才能了解人及人的灵魂。”

世界杯就是一把以四年为单位的刻度尺,记录了个体的时光,也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变迁。伴随我们的,从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到意大利绝杀时黄健翔的嘶吼,以及中国球迷再熟悉不过,又万分堵心的“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说到世界杯金句,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最近出现了的炫酷的一个“足球”。经过它时,你忍不住会被艺术感十足的博格巴、胡梅尔斯、厄齐尔吸引住。凑近一看,铭刻在底座上的足球的神评论就浮现出来。

原来这是个足球艺术装置,其主题为“多元世界易起狂欢”,是网易新闻与艺术家黄莺在峰的跨界合作。依靠镜面的反射和折射,当你站在它面前仿佛进入了一个悬浮和变化的多元空间。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既可以看到球星,也可以看到自己,还能映射出关于足球和生活的心声。

这个球上面的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1、口哨满天飞的盛夏又来啦!

2、球迷的一生是用四年一个刻度来衡量的。

3、啤酒还是要有的,输赢都值得干杯;梦想也是要有的,拼过总不负初心。

4、场上一身汗水为梦想,场下一杯冰水敬年少。

5、足球如人生,球场小世界,世界大球场。

6、男生间的信任感,大抵不过队友默契的一脚传球。

7、也许世界杯不相信眼泪,但我们会记住这些眼泪。

8、足球,是少年时代不发一言的内敛男孩内心的浪漫。

9、足球是圆的。

10、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高于生死。

11、很多年后足坛就算有个更伟大的D罗E罗,陪伴我们青春的也只有一个C罗。

12、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13、俄罗斯的冻土开不出郁金香,也容纳不下亚平宁蓝色的大海。

14、德意志战车forever!

这些语句,蕴含着我们对于世界杯复杂的情感和记忆,曾经的喜怒哀乐归于平淡后,在此刻又泛上心头。

谁又没有故事呢,我们找到了一些普通人,看看他们是否能从14个金句中找到印象最深的那个,并讲述那句话背后他们的青春记忆与世界杯相关的故事。

“老何”:男,32岁,真球迷,北京后厂村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男生间的信任感,大抵不过队友默契的一脚传球。

身为沈阳人的老何年还在上初三,他磨着父母给零花钱买了球票,和初中同学穿着40块钱一件盗版中国队队服,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见证了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场比赛让他和足球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在繁杂的工作中,老何已经很少踢球了,但看到14个金句时,他对那句“男生间的信任感,大抵不过队友默契的一脚传球”会心一笑。

他说,“这个社会最珍贵的是什么,可能是信任感。95年开始踢球的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得不到队友的信任,即使你对自己的球技心里有数,你会为自己的一次失误而懊恼,你也会为自己一次巧妙的传球而暗自骄傲。”

对他来说,足球就是青春的记忆。他依旧希望和老友、老同学们踢上一场球,“从小学踢到大学,归到一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班级、自己系的成绩。和我一起走过这段岁月的兄弟们,如今在30出头的年纪。我们仍然盼着能聚在一起踢上一场,最好带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让他们见证的,不是父亲的球技,而是一帮兄弟们,从小到大积累起的信任。”

“猩猩”:女,24岁,伪球迷,北京某新闻杂志编辑

很多年后足坛就算有个更伟大的D罗E罗,陪伴我们青春的也只有一个C罗。

第一次看世界杯还是年,当时“猩猩”小学刚毕业。受父母影响,她和家人一起守在电视面前,观看了德国世界杯。“猩猩”当时报了一个“李阳疯狂英语”暑期培训班,培训班里同学每天都会讨论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星。

“猩猩”在热烈的讨论中不甘示弱地选择了C罗和葡萄牙。这种“喜欢”是少女懵懵懂懂的喜欢,“我当时喜欢C罗,但对足球完全不了解,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曼联什么是英超,甚至不记得他到底踢前锋还是中锋,喜欢C罗纯粹是因为当时我觉得他和我一样姓罗,而且喜欢C罗很皮的个性。”

懵懵懂懂的喜欢迅速转化成了小女孩追星般的热爱,她会去找有关C罗的各种新闻报道去看,甚至跟别人因为对C罗的一句恶评争吵半小时。

“伪球迷”的热爱,来得快,去的也快。“猩猩”上次看球已经是年了,时值高中,繁重的学业没支撑支持这份热爱。

时隔8年,如今她已经工作,看到俄罗斯世界杯,她才捡起来当年的兴趣,偶尔看几场球赛。前几天她去采访一个和C罗有接触体育综艺制作人,两人聊到C罗的时候,她居然心底里涌动出了一种“奇怪的情愫”,让她感受到了“兜兜转的缘分”。

今年有关C罗的比赛,“猩猩”还是会看。不过,再也不复当年的疯狂心动,“俄罗斯世界杯炸出了很多我不知道是球迷的球迷,有时候看到别人在朋友圈刷C罗时,我会悄悄点个赞,但是不评论。C罗对我而言,有种埋藏在心底的感觉。”

“芦苇”:女,25岁,真球迷,广州某中学教育机构老师

德意志战车forever!

“芦苇”真正开始看球的时间真的很晚,晚到了年巴西世界杯。

大三的尾巴,接近暑假的日子,她已经在准备考研了。虽然身负学业压力,她却依旧在室友的“撺掇”下每日熬夜看球,丝毫不顾及考研这回事。

这种“撺掇”非常简单,只有“德国队从教练到球员都是帅哥”这么廉价的引诱,但却起到了作用。她把当时看球的原因归结于,“我室友真的是个好解说。”

她不会像男生一样用专业术语去解释“越位”这些复杂的概念,而是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她比赛规则,并且在讲述规则时,穿插每一个队员的花边新闻,诸如“谁的女友是模特,谁代言了什么品牌。”

这种简单易懂的解说激起了她对足球的兴趣,让她对勒夫那些怪癖、诺伊尔的沉稳津津乐道,每夜熬夜看球。德国队的战绩也不负她的期望,在那年夺得了冠军。完美的追球赛经历让她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一位真球迷。

今年的世界杯,“芦苇”依旧没有缺席,她的看球地点从寝室变成了酒吧,身边的人也从室友变成了同事,她依旧“粉”德国队,依旧喜欢德国队主教练勒夫,依旧自称是“诺伊尔的老婆”。但这届德国队慢热,一切都不如人所愿,“不管怎样,他们能小组出线,让我多欣赏几场精彩的球赛就好了,别无所求。”

“立明”:伪球迷,27岁,华东师大硕士研究生

口哨满天飞的盛夏又来啦!

“立明”第一次看世界杯是在年,当时他是在高中宿舍里,拿着那台诺基亚键盘机看比赛的。关心世界杯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热爱足球,纯粹是因为炎炎夏日,学校也没空调,晚上实在睡不着,只能和其他室友“找乐子”。

年德国世界杯总决赛在凌晨2点,寝室里6个兄弟都没睡觉。他拿着键盘机,刷WAP网页,看几分钟才更新一条的文字直播,顺便告诉其他室友战况。

室友们会根据那十几个字的文字直播脑补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直接闭着眼睛就实现颅内高潮。“明楚”依旧不能忘记,当他刷到“04:10点球大战格罗索左脚打进大门右侧(总比分:6-4)”,手发着抖告诉其他室友时,寝室瞬间沸腾的场景。

对“立明”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认真看世界杯。后来高中忙于学业,大学沉迷英雄联盟,他也已经不再关心足球。如今他忙于毕业、工作,更是无暇顾及世界杯。

今年的世界杯,他更多地选择在朋友圈凑凑热闹,跟着大家调侃,“我是梅西,我不是天生要强,我是八成要凉……”

“老刘”:真球迷,35岁,西二旗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年当时只有7岁的“老刘”就开始跟着父母看球了。

一看到14个金句时,“老刘”就直接选了那句“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他解释说,我这个年龄的中国球迷,都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从年开始,中国队踢了6次世界杯预赛、6次亚洲杯。这句话至少在80%的比赛里,都用得上。

“老刘”叹了口气,“一场球赢了或者没赢,无所谓。这句话的糟心在于,你明知已经无能为力,满满的无助却又渴望给中国队再续1秒。你能体会到从为输给日本惋惜,到为能不能赢香港焦虑,这中间的落差有多大?”

虽然也曾经历过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几个少数的“高光时刻”,但在他的记忆中,希望越大,往往失望更大。

在他看来,屡屡失望的结果是,“留给中国球迷的时间不多了“。他说,这届老球迷的耐心早已经在沉沉浮浮的战绩中一点一点抽干了。

而你,会选择哪个金句呢?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世界杯故事。

?本文为品牌信息,不代表本刊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与网易新闻一起嗨玩一夏,玩转世界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dx/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