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考研知识点丨美术篇middot文
编辑整理/ART四月 微博/ ART四月封面/卢浮宫 再次友情提示 前方还是多图 ART四月知识点栏目继续“美术篇”的旅程啦。上周,我们一起探寻了文艺复兴的缘起及它在意大利各个阶段的代表名家和代表作。戳这里:上戏考研知识点丨美术篇·文艺复兴(一) 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表现 本系列推文参考书均为经典艺术史书目: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H.W.詹森等《詹森艺术史》 ?弗雷德·克莱纳等《加德纳世界艺术史》 如果你对艺术史感兴趣,可以翻阅以上几本书哦,贴心四月当然有赠书啦~ 知识点导览 佛兰德斯绘画(尼德兰美术) 杨·凡·艾克★★★ 希罗尼穆斯·博斯★★★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枫丹白露派 卢浮宫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佛兰德斯绘画(尼德兰美术)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手工业、商业繁荣。 杨·凡·艾克 扬·凡·艾克(JanVanEyck,年-年)尼德兰画家,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北欧后哥德式绘画的创始人。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因其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代表作有《根特祭坛画》《阿尔诺芬尼夫妇》等。 年出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马塞克城,与同时期的胡伯特·凡爱克合称为凡·爱克兄弟。年扬·凡·爱克任菲力蒲·卢·蓬公爵的宫廷画师,曾经充任使节到过葡萄牙等地。他以写实的精细描写和微妙的光影表现,使作品闻名于世。他把神圣的内容拉入现实世界中,着力描绘现实生活、现世人生的丰富多彩。 油画的发明 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 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闻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把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DeMessina-)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续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它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由内外共20个画面构成一种折叠式画障。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便呈现于人们的眼前。 《根特祭坛画》(关闭) 《根特祭坛画》(打开) 《根特祭坛画》(局部)之《圣母玛利亚》 《根特祭坛画》(局部)之《羔羊的颂赞》 《阿尔诺芬尼夫妇》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该油画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逼真地刻画了阿诺芬尼夫妇肖像。该画用色十分细腻,画中的主人翁是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阿尔诺芬尼举着右手,似在宣誓。他的妻子则虔诚地微低着头,伸出右手表示永作丈夫的忠实伴侣。画家对环境一一进行刻画。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什物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 《阿尔诺芬尼夫妇》 希罗尼穆斯·博斯 希罗尼穆斯·博斯(或译为“波希”,HieronymusBosch,-),荷兰画家。他富有想象力的画作充满了荒唐的形式和怪异的象征主义。在被忽视了几个世纪后,他的原创性、讽刺的运用、及技法在今日已得到推崇。 在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妖魔鬼怪,荒诞离奇的组合,灾难四起的恐怖景象以及人类的种种罪恶。博斯的作品无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同时也是波希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了人的情欲被压抑后的宣泄。博斯具有高度的造型能力,他的作品反映出尼德兰画家对细节的偏爱,对风景描写的重视。 博斯的代表作有三联画《人间乐园》《圣安东尼的诱惑》(年)、《愚人船》(年).《干草车》等。 《愚人船》(TheShipofFools)是博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作品。画中的"愚者"象征社会上各种罪恶行径,他们同乘一条船,由一个傻子驾驶着开往所谓"愚人的天堂"。船上一群荒淫无道者只顾吃喝弹唱,却不知傻子驾驶的船行将覆灭。 创作来源 这幅作品可能是受当时的一部讽刺书籍的影响。作家塞巴斯蒂安·布兰特(SebastianBrant)年在巴塞尔出版的《愚人船》,是一部诗文体裁的叙事作品,讲述了一个“愚人船”上多位愚人的故事。他们性格各异,每个人代表着一种愚蠢,比如守财奴、诽谤者、酒鬼、通奸者、放荡不羁者、曲解圣经者等。船,倒不如说一叶脆弱的小舟,在这里象征着宗教改革前的教会。与文学作品《愚人船》不同的是,教会在这里被作者当成是所有罪恶的承载体,而不是神圣的象征。 我们到处寻找港口和海岸, 旅行途中却是受尽了伤害, 只是可惜无法靠近到海湾, 那是人类离船上岸的地方; 我们航行漫无目的浪迹天涯, 因为没有人知道在那里泊岸; 我们不分昼夜从来没有平静, 可是没有人关心和注重智慧。 ——塞巴斯蒂安·勃兰特《愚人船》 “愚人船”作为一种传统,指中世纪为了摆脱愚蠢与疯癫者,把愚人们用一只船带到远离城市的地方。福柯在其《疯癫与文明》中将“愚人船”作为重要批判对象。可以自行阅读。 《愚人船》 《人间乐园》(三联画) 《人间乐园》细节图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16世纪,德国艺术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完全可以与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相提并论。肖像画和风景画作为独立画科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德国文艺复兴时的美术作品以深刻而严肃著称。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丢勒(-)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丢勒一生创作了大量版画、油画和素描。 丢勒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丢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画家。他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恩格斯也曾高度评价过他,并把他和达·芬奇视为是需要巨人的时代所产生的巨人。 丢勒的版画,布线精密,设计奇巧,刀法纯熟,集E.S、施恩告尔等前辈匠师之大成,别开生面,宣告了西方印刷摇篮期的结束,直接抵达版画艺术所能企及的巅峰。他最打动人心的,并非技术,而是画面背后深邃的意涵,与熠熠发光的文艺复兴精神。 丢勒是第一位为自己画像的德国艺术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近10幅自画像,早在13岁的时候,他就画了一幅自画像。 《自画像》 《四使徒》(双联画) 幻想和梦境一直被认为是丢勒最突出的特点。《骑士、死神与魔鬼》是丢勒的三大铜版画代表作之一,另两帧分别是《忧郁I》和《书斋中的哲杰罗姆》。这三幅作品形成了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使观者从知识、道德、神学三重维度中受到感动与启发。同时这三幅版画一直被后人视为丢勒的内心独白,从中窥探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骑士、死神和魔鬼》 《忧郁I》 《祈祷的手》 艺术与科学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并无严格的界限。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运用数学方法在二维平面上展现空间关系,用科学的方式理性地再现人们的所见之真实,这是这一时期艺术的重要特点。 这种重视艺术中的科学理性的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丢勒。丢勒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一个老问题——寻找美的标准。 两次意大利之行的古典艺术见闻使他渐渐确信,那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一定是依据某种神秘的规律和法则而创作古典式的完美人体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们作品中人体形式的庄严、宏伟、纯美和明晰的艺术品质。比例和测量成为丢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jp/5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国惠灵顿公学微留学体验营16天20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