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长篇春卷非虚构西南三千里
北京治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33705.html 01 《收获》长篇小说春卷 非虚构 西南三千里——重走湘黔滇旅行团一九三八年之路(杨潇)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迁到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年2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开始西迁之路,闻一多、黄钰生、袁复礼、李继侗、曾昭抡、穆旦、杨式德、任继愈、刘兆吉、林振述等师生余人,历时68天横越中国西南腹地三千余里,抵达昆明。 年,80后媒体人杨潇从长沙出发,徒步为主,辅以乡村中巴、绿皮火车和顺风车,用40天时间重走了这条西迁之路。他凭依着散落于档案、口述、地方文史和民国报刊中的相关史料,实地探访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高张的勇气与壮丽。他发起了对当事人及后代的采访,试图还原一个一个的青年人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作出选择。历史与现实交织、互文、碰撞,组成双线叙事,构成当代知识分子的跨时空对话。 《收获》长篇小说春卷 《西南三千里》选读1 非虚构 西南三千里 ——重走湘黔滇旅行团一九三八年之路 杨潇 引子:出发这个四十二升的登山包比我想的要小,塞进一件冲锋衣,一条速干裤,两套贴身换洗衣物,一件防晒衬衫和一双拖鞋,就只剩下一小半空间。拖鞋不是非带不可,但不知为什么,当我想象接下来的公路徒步旅行时,眼前总会出现暴雨倾盆、溪河涨水,我卷起裤管,换上拖鞋,小心翼翼穿越被淹道路的画面。 我计划从长沙一路向西,以徒步为主的方式横穿湘西、贵州然后到达云南昆明。这是八十年前一支特殊的行军团的路线——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下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年2月,临大师生分三路再迁云南,其中,由近三百名男生和十一位教授及助教(包括清华的闻一多、李继侗、袁复礼,北大的曾昭抡,南开的黄钰生五位教授)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历时六十八天,徒步一千六百公里,最终抵达昆明,与另两路师生会合,组成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 如今西南联大早已成为不折不扣的传奇故事,人们熟知那些灿若星河的大师,熟知他们抱着讲义跑警报的轶事,甚至熟知他们的各种怪癖;同时人们也怀念着联大师生对学术自由的捍卫,怀念他们对知识和教养的尊重,怀念他们的理想主义——年1月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提醒着我们,八十年过去了,人们对传奇的热情并未消退,仍在借它找寻慰藉,或浇胸中块垒。关于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八年(—),不论大众叙事,还是学术研究,都已汗牛充栋,这很好理解,因为这八年太重要了,也太长了,长到足够一所大学变成一座“民主堡垒”。比较起来,为什么要关心八十年前一次仅仅持续了两个月余的行军? 很简单,因为那是传奇的起点。旅行作家保罗·索鲁曾经抱怨,为什么那么多书,从一开头就把读者放到异国他乡,却不负责带领他前往?Howdidyougetthere?没错,你是怎么抵达那儿的?当我面对“西南联大”这四个字时,问自己的正是这个问题:Howdidtheygetthere?这所学校是如何在战乱中点滴成形的?迢迢长路,他们又是如何抵达昆明的? 由年回到年,线上线下,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个的小圈子里,从热点事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jt/8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人鱼真的存在吗
- 下一篇文章: 用另一种方式打开苏州文学电影旅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