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ldquo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三字经》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熟悉到什么程度呢?一提到《三字经》,张口就能诵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来。 但再往下:“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恐怕就很少了。《三字经》是我们自认为熟悉,其实是非常陌生的一部书。 现在的孩子们都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记得数学,记得英语,但却丢失了祖国五千年留下的国学文化,甚至连大学很多专业都没有国学必修课程。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也许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已经悄然改变。 所以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三字经》吧。 1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2 蒙学之冠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更是传统中国启蒙教育中的“蒙学之冠”。 “蒙学”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大家知道,儿童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被送到各式学校去接受教育。那么,古代的儿童又是怎样接受教育的呢? 在古代,蒙学的主要形式是私塾。私塾也就是私人开设的学馆。 关于启蒙教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大量类似于《三字经》的启蒙教科书,比如李斯撰写的《仓颉篇》,司马相如撰写的《凡将篇》等。 这些启蒙教科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句非常整齐,比如四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诵读记忆。 并在诵读记忆过程中,给儿童传达一些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可惜因为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这些教科书,都没能流传下来。 直到到了宋朝以后,《三字经》横空出世。很快流传开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3 《三字经》内容 《三字经》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 《三字经》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中心。六部分内容按顺序排列,循序渐进,自始至终围绕“教之道,贵以专”这个主题展开,鲜明地体现了蒙学教育的思想。 第一部分,教育,中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从“人之初,性本善”至“人不学,不知义”; 第二部分,礼仪,中心:要求儿童懂得礼仪孝悌。从“为人子,方少时”至“弟于长,宜先知”; 第三部分,常识,中心:介绍名物常识。从“首孝悌,次见闻”至“此十义,人所同”; 第四部分,典籍,中心:儒家经典。从“凡训蒙,须讲究”至“文中子,及老庄”; 第五部分,历史,中心:中国历史纲要。从“经子通,读诸史”至“通古今,若亲目”; 第六部分,勤学,中心:学习要勤奋刻苦。从“口而诵,心而为”至“戒之哉,宜勉力”。 在内容的整体布局上,第一部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以认定是《三字经》的总纲领;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五部分中,内容按着教育的次第,层层推进,由浅及深。首先让儿童从学习礼仪孝悌开始,其次才是传授知识,即“首孝悌,次见闻”。 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是注重层层推进,由浅及深,首先让儿童了解一些日常生活常识,然后才训导儿童学习经、子两类典籍,最后才是阅读史书,即“经子通,读诸史”。 第六部分则是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这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基础。 4 《三字经》影响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年,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到澳门学习中文,他从年就开始着手翻译《三字经》,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 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首先研读的就是《三字经》。其中一位学生罗索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入选培训教材,成为俄国文化界的流行读物。 年,彼得堡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列昂节夫(~年)翻译的《三字经及名贤集合刊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年)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年推出《汉俄对照三字经》,并称《三字经》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 当时俄国教育界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阅读中文翻译本的指南",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普希金细读后,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普希金研读过《四书》、《五经》,但对《三字经》情有独钟,如今普希金故居还珍藏着当年他读过的《三字经》。 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学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首选教材,因而,《三字经》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三字经》用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文化所集聚下来的最重要的道德、知识,汇聚在《三字经》中。 所以被人称为“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 也正因为此,《三字经》能够一直流传至今,在诸多蒙学启蒙教材中,比如《千字文》、《百家姓》等,只有《三字经》被称为“蒙学之冠”,并被称为“经”,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千百年来,无数儿童就是靠《三字经》启蒙,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还有更多的人,可能不识字,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他们从小听诵《三字经》,在长时间的熏陶中,日积月累,也能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或许大家会说,《三字经》是给儿童读的,一定很简单,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没有什么好学习的。 其实不然,《三字经》的确非常简明扼要,但它却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所以,我们有理由用心去认识、了解、学习和阅读,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和明白《三字经》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文化信息,,特别是今天还在学习中的孩子们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阅读和学习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金钱与物质横流之际,从小培养孩子懂道理,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END 排版:小助理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喜欢就奖励小助理一个“”和“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mj/9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性的四大欲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