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时光穿越之旅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近年一些拍纪实中国的西方摄影师,陆续在国内办影展出书,像布鲁诺.巴贝[法]、布列松[法]、马克.吕布[法]、迈克.埃默里[英]、日本的摄影师秋山亮二等,都是那个时期前后来中国拍摄.一些摄影作品唤起国人的集体回忆,引起社会反响.这些影像和游记是也是当年西方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某种意义上,游记就像文字版的人文纪实摄影.看过往的游记,像翻看老照片,有些怀旧和抚古思今的意味在.不同于旅行攻略,这本游记更像社会纪实类札文.保罗.索鲁说过“因为旅行文学也可以说是一种非主流的自传形式”,是另一种形式的——阶段自传. 保罗.索鲁是美国的一位专职游记作家,在美国波士顿长大,曾坐火车周游过很多国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向世界敞开国门.恰好作者有一年空闲时间,听说有的中国人以为“老外好骗”,他偏要来挑战一下.彼时变革中的中国,对西方社会来说充满神秘和未知.这也是保罗.索鲁计划来中国游历的社会背景.他第一个目标就是完全通过陆路到达中国.且要停留一段时间,走遍全国,所以他选择了铁路.当时他正好在伦敦,而铁路是伦敦去北京的最佳方式. 他一路从伦敦,乘坐火车,历时一年,穿越欧洲大陆,途径巴黎、德国和波兰方向,停靠莫斯科,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伊尔库茨克下车,在乌兰巴托度过5月,换蒙古纵贯铁路,然后南下中国,开始他的魔幻之旅.在中国二连浩特口岸更换车轮入境,在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乎游遍中国大江南北.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有恍若隔世之感.对中国读者关键倒不是领略大好河山,而是笔下和他打交道的中国人.笔者视角下的描述比较有意思.虽然不能完全客观记录,不免带出个人的主观好恶.但价值所在也就是西方游客视角.我们生活中可能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他看来却觉得奇怪,不可思议.中国读者喜欢看的原因,有审视自身,照镜子的心理.“他进中国的第一城市就是大同,相比与离开西柏林之后见到的所有城市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商店里的食品和货物都很充足,市场里的水果和蔬菜堆得高高的.我一直在回想华沙、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和乌兰巴托那些空荡荡的货架和变形的罐头.裹着黑色披肩的女人拎着网兜,乞求着店家卖给他们一堆皱巴巴的土豆或6英寸干瘪的香肠.见识过这些之后,我觉得,中国似乎是一片丰饶的沃土.”“在去哈尔滨的列车上,一节卧铺车厢里全是穿着这种滑雪服的香港人,他们直接从九龙上的车.此前他们从未来过中国内地,也从没见过雪.他们英语很糟糕——真看不出来是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居民,而他们不会说普通话.和我见过的大部分香港人一样,他们身上土气十足,而且虚荣做作的可笑.他们营养不错,但脑子却相当不清楚,对政治的看法也很天真.在某些方面,香港和英国本土有点相似:它们都是由一堆海岛所组成,都存在移民和语言隔离的问题,并且都有着森严的阶级制度.” 毕竟是职业游记作家,来中国前他还是做了不少案头工作,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提到当地的一些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从辽阔的西北荒野,到东部沿海长三角,他觉得这里是中国地势最平坦、风景最难看、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正如许子东所说:“人少的地方都是好风景”,这也是保罗.索鲁一路走来的观感.旅程中经历很多事,拉萨汽车站看到丑陋和粗糙的雕塑,内蒙铁路上凌晨被乘务员叫醒,看着既好笑又可气,当年的服务意识,和笔者在俄罗斯和东欧经历没什么两样.在乌兰巴托,感觉全城弥散着羊肉味,蒙古人饮食顿顿离不开羊肉,但做得极其难吃.时至今日历经社会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回首当年的样子,不免感叹沧海桑田.保罗.索普游记的存在,就像是对昨日历史的佐证.当下轰轰烈烈的全球化进程暂告一段落,东西方社会物质上的鸿沟填平了不少.记得八零年代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面世,对国人脆弱的自尊不啻于当头棒喝.如今在精神层面,中国Z世代族群敢于自嘲自黑,恰恰是一种自信和时代进步的表现.游记毕竟走马观花,虽然满足西方读者对中国的部分想象和猎奇.却不能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社会观察也是停留于表相,笔者自身的局限和狭隘难免偏颇.不过当一本文字版的人文纪实摄影来阅读,还是很值得一看.作者当年坐火车横贯东西方社会旅行,就像经历了一场时空穿越之旅,仿佛带我们穿越回37年前的中国大地,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次奇妙的穿越之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osuoe.com/lljt/9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百年荣光我的家乡西藏
- 下一篇文章: 几本好书诗在写李白,弗洛伊德解剖鳗鱼